食譜:打造屬於你的夢幻果凍
選定食譜是第一步。我覺得「果凍做法」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變化多端!你想做經典的水果果凍?還是大人味的酒香果凍?或者是小朋友最愛的牛奶果凍?通通都可以。我建議先從基礎款開始練手感。
- 經典水果果凍: 這絕對是入門首選!利用當季水果的鮮甜,搭配晶瑩的質感,成功率也高。記得選酸甜適中的水果,像是芒果、草莓、奇異果、鳳梨都很棒。太酸的水果(像檸檬原汁)或纖維太多的(像沒處理的鳳梨),失敗率會高一點(我就曾經做出酸到皺眉的檸檬凍,還有像毛線團的鳳梨凍… 唉)。
- 風味茶凍/咖啡凍: 愛喝手搖飲或咖啡的朋友一定要試試!用好的茶葉或濃縮咖啡,香氣十足。伯爵茶凍配點鮮奶油,超有質感。烏龍茶凍則很清爽。咖啡凍加點奶精球,就是咖啡店的感覺了。
- 牛奶/優格果凍: 濃鬱滑順的口感,小朋友超愛。加點香草籽進去,那香氣絕了!優格凍則帶點微酸,很開胃。
- 創意層次凍: 等基礎功練好,就可以玩分層了!像彩虹一樣繽紛,視覺味覺雙享受。重點是每層都要完全凝固再倒下一層,時間要抓好,急不得(我以前就是太心急,搞成混色抽象畫…)。

食材:魔鬼藏在細節裡
選對食材,「果凍做法」就成功了一大半!別小看這些材料,差一點點,口感就差很多。讓我一樣樣跟你說清楚:
- 基底液體:
- 水/果汁: 最基本也最常用。強烈建議使用過濾水或煮沸冷卻的水,自來水的味道有時會影響成品。果汁務必100%純果汁,濃縮還原的風味和天然果膠含量差很多。用新鮮水果自己榨汁當然最好,香氣最足!(預算有限時,選好一點的商業純果汁也行)
- 茶/咖啡: 茶葉或咖啡粉的品質直接影響風味。泡濃一點(但別過頭變苦澀),因為加入凝固劑和糖後味道會被稀釋。咖啡建議用義式濃縮或手沖濃一點,濾掛包也行。
- 牛奶/鮮奶油/椰奶: 製作奶凍類使用。全脂牛奶口感較好。鮮奶油能讓口感更絲滑濃鬱(但熱量也高,自己斟酌)。椰奶則是南洋風味的關鍵。這些含乳脂的材料加熱時要特別小心,避免沸騰或燒焦!
- 酒類: 做大人風味凍時使用。注意:酒精濃度過高會影響凝固! 通常會在果凍液稍降溫(溫溫的,不燙手)時才加入,避免酒精揮發太多。葡萄酒、蘭姆酒、威士忌、梅酒都很適合。
- 凝固劑(凝膠劑): 這是「果凍做法」的靈魂!選哪種,口感大不同:
種類 特點 口感 使用比例 (參考) 溶解方式 適合型別 注意事項 吉利丁片 (明膠片) 動物性,最常用,需冷水泡軟 Q彈、入口即化 約 1 公克吉利丁片 : 50-80 ml 液體 (詳見包裝) 冷水(冰水更好)泡軟 → 擠乾 → 加入溫熱(>50°C)液體中攪拌溶解
⚠️ 絕對不能煮沸!會破壞凝固力通用性高,水果凍、奶凍、酒凍皆可 需冷藏才能凝固。含酵素的水果(鳳梨、木瓜、奇異果、芒果、無花果、生薑)會破壞,需先加熱水果破壞酵素再使用。 吉利丁粉 動物性,片狀的粉末版 與片狀相似,可能略脆一點點 同吉利丁片 (重量比例相同) 撒在冷水(約粉量4-5倍)上靜置吸水膨脹(5-10分鐘) → 再徐徐加熱溶解(勿沸騰) 同吉利丁片 同吉利丁片。粉狀較易結塊,攪拌溶解要更仔細。 洋菜粉/條 (寒天) 海藻萃取,植物性 脆口、較硬挺、不易融化 約 1 公克洋菜粉 : 250-500 ml 液體 (詳見包裝,差異大) 需與液體一起煮沸(約2-5分鐘)才能完全溶解活化 羊羹、水信玄餅、需要室溫定型的果凍、素食者適用 室溫即可凝固。凝固溫度較高(約40°C),倒入模具動作要快。口感與吉利丁差異很大,不適合追求軟嫩口感的凍。 果膠 (Pectin) 水果天然含有,市售多從柑橘提取 軟嫩、濃稠、接近市售果醬口感 需依照包裝說明,通常需要大量糖和酸(pH值)才能凝結 需與糖混合均勻後加入液體,煮沸並維持沸騰狀態一定時間 果醬、水果軟糖、特定風味凝凍(常搭配其他凝固劑) 較少單獨用於製作純飲用果凍。使用條件較嚴格(糖度、酸度)。 💡 我的凝固劑真心話:
- 新手真心推薦從吉利丁片開始!操作直覺,口感大眾接受度高。我剛開始學「果凍做法」時就是用這個。
- 喜歡脆脆口感或要做常溫點心(像帶去野餐),就用洋菜。但記住,它的「脆」跟吉利丁的「Q彈」是兩個世界。
- 看到食譜寫「明膠」、「魚膠」其實就是指吉利丁。
- 比例超級重要! 包裝上的建議只是參考,液體型別(水、奶、果汁濃稠度)、甜度、酸度、甚至個人喜歡的軟硬度都會影響。多做幾次就能找到你的黃金比例。我第一次完全照包裝比例,做出來像橡皮擦…太硬了!
- 甜味劑:
- 砂糖: 最通用,能幫助帶出水果風味。細砂糖溶解快。
- 冰糖: 甜味較清甜,煮出來的果凍液較清澈。
- 蜂蜜/楓糖漿: 帶有獨特香氣,但高溫加熱會破壞部分營養和香氣,通常建議在液體稍降溫後加入。也會影響凝固強度。
- 代糖: 適合需要控制糖分的人。注意:有些代糖在高溫或酸性環境不穩定,或會影響凝固,務必確認代糖種類是否適合加熱烹煮。
說真的,甜度很主觀。 食譜給的糖量只是參考,我強烈建議你在煮液體時,加入糖溶解後,先嚐一下!覺得不夠甜就再加一點點。太甜的話… 呃,有點難救,除非你增加液體量(但凝固劑比例就跑掉了),所以寧可一開始保守點。水果本身夠甜的話,糖真的不用加太多,吃原味最好。
- 酸味劑:
- 檸檬汁/萊姆汁: 最天然常用,提鮮解膩,也能幫助平衡甜度,甚至能幫助某些凝固劑(如果膠)作用。新鮮檸檬汁香氣最好!
我的經驗: 即使是甜滋滋的水果凍,加一點點檸檬汁(半顆到一顆檸檬汁,視份量調整),整個風味層次會跳出來,變得更清爽不死甜。但千萬別手抖加太多變成檸檬凍!少量多次加,邊試味道邊調整。
- 水果/其他新增物:
- 水果: 新鮮水果切丁、切片或壓泥。注意前面提到的,鳳梨、奇異果、木瓜、芒果、無花果、生薑含有蛋白酶,會分解吉利丁的蛋白質結構,導致無法凝固!解決方法:將這些水果加熱煮沸幾分鐘(破壞酵素),冷卻後再加入果凍液。或是改用洋菜(但口感不同)。
- 香草莢/香草精: 增加香氣層次,尤其適合奶凍、茶凍。
- 酒類: 如前所述,在果凍液稍降溫(溫熱不燙手,約40-50°C)時加入,攪拌均勻即可。太熱加進去,酒精都揮發光了。
- 其他: 椰果、蒟蒻丁、小湯圓、鮮奶油、牛奶(做分層)等都可以變化。
處理水果小撇步:
- 切丁大小要適中,太大塊沉底不好看,口感也會突兀;太小塊吃起來沒感覺。約0.5-1公分立方差不多。
- 草莓這類軟水果,果凍液溫度要夠低(接近室溫甚至更低)時再加入,避免被燙熟變色變爛。我學到的教訓:熱熱的液體倒下去,草莓瞬間變暗沉發白,醜死了!
- 想讓水果均勻懸浮在果凍裡?等果凍液開始變稠(有點像蛋清狀,還沒完全凝固)時再拌入水果。這需要點經驗和耐心觀察。

做法:Step by Step 不藏私圖文解說
終於來到實戰的「果凍做法」核心!別緊張,跟著步驟走,你也行。我用最常用的吉利丁片做水果果凍當例子,詳細拆解:
事前準備:
- 選好模具: 杯子、碗、矽膠模、甚至漂亮的玻璃罐都可以。重點:確認材質能耐熱(裝熱液體)! 矽膠模最好脫模。想脫模切塊的,建議用有一定深度的方型或長方型模。
- 計算份量: 先決定你要做多少量(例如:500ml液體),再換算需要的凝固劑和糖。這個步驟千萬別偷懶!隨便抓很容易失敗。
- 處理水果: 該洗的洗,該去皮的去皮,該切丁切片的處理好。如有前述會破壞吉利丁的水果,務必先煮熟殺酵素,放涼備用。
正式開始:
- 吉利丁泡冰澡:
- 取需要的吉利丁片數(假設500ml液體約需6-8克,約3-4片,以你買的包裝標示為準)。
- 準備一個小碗,裝冰冷的飲用水。
- 將吉利丁片一片一片分開放入冰水中浸泡。 讓它完全浸沒,吸水變軟。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-10分鐘。你會看到它從硬變軟,像一片透明的軟布丁皮。絕對不能用熱水或溫水! 會讓它部分溶解,凝固力大減。
💬 說真的,這步很容易被忽略或亂做。 我以前貪快用自來水甚至微溫水泡,結果吉利丁融化在水裡或黏成一團爛泥,超浪費!一定要用冰水,耐心等它吸水膨脹變軟。
- 煮香基底液:
- 將你選擇的基底液體(例如:水+濃縮果汁,或是純果汁)倒入小鍋中。
- 加入配方中的糖(如果用的話)。
- 開中小火加熱,一邊攪拌一邊煮到糖完全溶解,並且液體邊緣開始冒出小泡泡(快要沸騰但千萬不要讓它大滾沸騰!尤其是純果汁,煮沸會破壞風味和營養,甚至變苦)。溫度大約到60-80°C左右就夠了。溶解糖和殺菌是目的。
- 如果需要加檸檬汁,可以在糖溶解後加入,攪拌均勻即可,不用煮太久。
- 關火。讓液體稍微降溫一下,約降到50-60°C(摸鍋邊溫熱但不燙手)。這個溫度最適合溶解吉利丁。
- 溶解吉利丁:
- 把泡軟的吉利丁片從冰水中撈出來。
- 用力擠乾多餘的水分! 捏一捏,擠乾一點,這點水份也會稀釋你的果凍液。
- 將擠乾的吉利丁片加入溫熱的基底液中。
- 用耐熱刮刀或湯匙輕輕、耐心地攪拌,直到吉利丁片完全溶解,看不見任何顆粒或絲狀物。 溫柔點攪就好,太用力會攪進太多氣泡,做出來的果凍就不透明瞭。
- 確認完全溶解後,可以將整鍋果凍液放在裝了冰塊水的大盆中隔水降溫(不時攪拌),讓它快速降到接近室溫甚至更低(摸鍋身涼涼的)。這是防止後續加入新鮮水果時把水果燙壞的關鍵步驟!沒有冰水,就放室溫慢慢冷卻也行,但要確保溫度夠低(體感涼涼的)。心急的我試過放冷凍庫降溫邊緣…結果不小心區域性凝固,只好又加熱重來,更慢(蠢)!
⚠️ 超級重要警告:- 溶解吉利丁的液體溫度不能沸騰! 超過70°C以上太久,會嚴重破壞吉利丁的凝固力。
- 溶解後也不能再煮沸! 同樣會破壞。
- 加入靈魂配料:
- 等果凍液完全冷卻(涼涼的,甚至冰涼的狀態最好),這時就可以加入你準備好的新鮮水果丁、果泥、酒類、香草精等等配料了。
- 輕輕地拌勻,避免把水果攪爛或製造氣泡。
- 如果要做分層果凍:
- 先將一部分完全冷卻的原味果凍液倒入模具中(例如第一層),放進冰箱冷藏。
- 等第一層完全凝固變硬(時間視厚度而定,通常1-2小時,戳戳看表面是否完全不沾黏)。
- 準備第二層的果凍液(可以是不同顏色或口味),同樣要徹底冷卻(非常重要!否則熱的倒下去會融化第一層)。
- 非常輕柔地將第二層果凍液倒在已凝固的第一層上。
- 重複步驟直到完成。
- 送入冷宮定型:
- 將拌好配料的果凍液小心地倒入準備好的模具中。如果怕滴到外面,可以用小湯匙或量杯輔助。
- 輕輕震一下模具,把可能的氣泡震出來(或用牙籤戳破錶面小氣泡)。
- 蓋上保鮮膜或是模具本身的蓋子,防止冰箱異味或表面乾燥結皮。
- 放入冰箱冷藏室(4°C左右),讓它安安靜靜地凝固至少4小時,最好是隔夜。別心急!時間不夠就是軟爛不成型,功虧一簣。我曾經等了三小時就忍不住去戳,結果裡面還是水水的… 悲劇。
- 脫模與裝飾:
- 脫模: 時間到了!先檢查是否完全凝固(輕按表面有彈性,不沾手;傾斜模具不會流動)。
- 矽膠模: 通常用手指輕輕頂壓底部,邊緣稍微撥開,很容易就脫出來。
- 玻璃杯/碗: 直接挖著吃就好!
- 需要完整脫模切塊的(如金屬/陶瓷模):
- 方法一(溫水浴): 準備一個比模具大的盆子,裝溫水(不是熱水,約40-50°C),水位高度到模具側面一半以上。把模具底部和側面快速浸入溫水中幾秒鐘(真的幾秒就好!看到邊緣稍微分離就夠),立刻拿起擦乾。用熱毛巾捂一下模具外側也行。然後拿一個盤子倒扣在模具上,整個翻轉過來,輕輕晃動或拍打模具底部,果凍應該就會滑落。
- 方法二(噴油/鋪膜): 在倒入果凍液前,先在模具內側薄薄噴一層料理用噴油或用刷子塗一層中性味道的油(如沙拉油),或是鋪上保鮮膜,這樣脫模會容易很多。
- 裝飾: 脫模後或直接在杯裡,可以加上一點鮮奶油、薄荷葉、新鮮水果丁、果醬、椰絲等點綴,顏值立刻爆表!
- 脫模: 時間到了!先檢查是否完全凝固(輕按表面有彈性,不沾手;傾斜模具不會流動)。
💡 我的「果凍做法」成功率倍增關鍵提醒:
- 溫度是關鍵中的關鍵! 溶解吉利丁的溫度(50-60°C)、加入易損壞配料(水果/酒)的溫度(涼冷)、分層時下一層液體的溫度(涼冷)、脫模溫水浴的溫度(溫熱不燙)都要把握好。拿個料理溫度計輔助會更精準。
- 耐心是美德! 等待凝固的時間絕對不能省。冷藏至少4小時起跳,過夜最穩。冷凍?不行!會結冰破壞質感。
- 比例是骨架! 第一次做建議嚴格按配方(找可靠的來源),成功後再依自己喜好微調軟硬度。
- 衛生要注意! 所有容器工具保持清潔,冰箱冷藏環境也要乾淨。
- 失敗了怎麼辦? 如果不幸沒凝固:
- 檢查液體溫度: 是不是加了滾燙液體破壞吉利丁?
- 檢查水果: 是不是加了生的破壞酵素水果?
- 檢查比例: 凝固劑份量夠嗎?液體量有無算錯?
- 還有救嗎? 如果確認是凝固劑失效或不足,可以將未凝固的果凍液倒回鍋中,稍微再加一點點熱(勿沸騰),額外溶解一份新的泡軟吉利丁片進去,攪拌均勻,徹底冷卻後再倒回模具冷藏。算是補救措施。
廚房必備工具清單 (做果凍好幫手):
- 小湯鍋: 加熱液體用,容量適中。
- 耐熱刮刀/打蛋器: 攪拌溶解糖和吉利丁。
- 量杯 & 量匙: 精準測量液體和凝固劑/糖。電子秤更準確。
- 各種模具: 杯子、碗、矽膠模、玻璃保鮮盒… 看你喜歡的形狀。
- 小碗: 泡吉利丁片。
- 大盆: 裝冰水,用來隔水降溫果凍液。
- 濾網: 過濾果汁渣渣或煮過的吉利丁液(如有小顆粒)。
- 牙籤: 戳破錶面氣泡神器。
- 保鮮膜/蓋子: 防止冰箱異味沾染。
- (可選) 料理溫度計: 精準控溫好幫手,避免溫度過高破壞吉利丁。
- (可選) 噴油罐: 方便模具塗油脫模。
好啦!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,把我這些年摸爬滾打的心得都掏出來了。說真的,「果凍做法」說難不難,但要每次都做到完美Q彈又漂亮,確實有些魔鬼細節要注意。重點就是:選對凝固劑、掌控好溫度、精準算比例、然後乖乖等它冰透! 多練習幾次,你一定能掌握屬於自己的黃金比例和手感。
Q&A 果凍疑難雜症快速解
最後,整理幾個大家做果凍時最常遇到的問題。這些坑,我幾乎都踩過一遍…
Q1: 為什麼我的果凍軟趴趴像鼻涕,就是凝固不起來?
- A: 這是最常見的失敗!原因通常是:
- 凝固劑比例不夠: 液體量算太多?凝固劑量加太少?包裝建議只是參考,液體種類(果汁稠度、牛奶濃度)也會影響,可能需要微調增加凝固劑量(下次做多加10-15%試試)。
- 溫度過高破壞凝固劑:
- 溶解吉利丁時液體沸騰了?
- 溶解後又把整鍋加熱或煮沸?
- 加入水果或酒時,果凍液溫度太高?(特別是吉利丁,高溫會削弱凝固力)
- 加入會破壞吉利丁的「生」水果: 鳳梨、奇異果等未經加熱處理。
- 凝固時間不夠: 冷藏時間太短!至少4小時,過夜最保險。冰箱溫度夠冷嗎?(確認冷藏室溫度約4°C)
- 吉利丁片沒有完全溶解? 鍋裡還殘留未融的小顆粒?
- 凝固劑過期失效? 檢查一下包裝。
Q2: 脫模的時候果凍破掉或爛掉了,怎麼辦?
- A: 脫模是另一個技術活!可能原因:
- 凝固時間不足: 裡面還沒完全硬,當然一脫就散!乖乖等夠時間。
- 脫模方法太粗暴: 硬摳或用刀亂撬。對待果凍要溫柔。
- 模具沒有適當處理:
- 金屬/陶瓷模沒塗油或鋪保鮮膜?試試看薄薄噴層油。
- 溫水浴時間太長或水溫太高?果凍邊緣都融化了。控制水溫(溫熱,不燙手)和時間(幾秒鐘就好!看到邊緣分離就停)。
- 果凍本身太軟: 凝固劑比例偏低,質地偏軟嫩,本來就比較難完整脫模。這類果凍建議直接用杯子裝著吃就好。
Q3: 水果都沉到果凍底部了,怎麼讓它均勻分佈?
- A: 水果下沉是物理現象(密度問題),但可以改善:
- 切小丁: 減少單顆重量和體積。
- 等果凍液變稠再加: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!將調好的果凍液放冰箱冷藏,每隔一段時間(約15-30分鐘)去檢查一下,當它開始變得濃稠,有點像「蛋清」或「鼻涕」的半凝固狀態時(用勺子舀起會緩慢流下,痕跡不會馬上消失),再把水果丁輕輕拌進去。這時果凍液比較有「浮力」,水果比較不容易沉到底。拌好後趕快送回冰箱定型。這需要點實驗精神抓時間點。
- 分層倒入: 先倒一層薄薄的果凍液到模具中(例如第一層),冷藏至表面凝固(不用全硬),再擺上水果,然後輕輕倒入剩下的果凍液蓋過水果。這樣水果會被「夾」在中間。這個「果凍做法」需要多點時間和步驟。
- 選擇較輕的水果丁或配料: 有些水果就是比較重(如蘋果丁),很難不沉。
希望這篇超級詳細又囉嗦(但保證實用)的「果凍做法」指南,能幫你避開我踩過的雷,一次就做出晶瑩剔透、Q彈誘人的完美果凍!動手試試看吧,記得告訴我成果如何!祝你成功!